我的生活随笔

上海实际成交价要高于网签价吗(上海房产成交价格区间)

  11年开始做大学生创业孵化工作,接近2年的孵化工作中,我前后孵化过的大学生团队有16个,成立6个月后存活的有7个,成立1年后存活的仅有4个,其中一个被技术收购了、一个没融资但实现了收支平衡、一个苦苦支撑着马上能获得天使了、最好的一个马上就A轮融资了。

  云端科技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目标是帮你的钱包瘦身,将所有的优惠卡、会员卡、积分卡都放到一个app上。可是项目最后失败了。原因是:这是资源导向性的项目。他们相当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点已经很难做,更何况他们需要大量的商家在你的app上登记、更新。而后者偏偏是需要大量社会资源,大学生往往无法凭借“努力”就能补上的短板。

  所以,大学生项目一般应该只做对接一类用户。比如,国外的Facebook最初只做大学生,国内很有前景超级课程表也是只针对大学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行话也有说“隔行如隔山”。最靠谱的学生项目首先是源自创业者的兴趣和爱好。一个不爱看书的团队,做的却是书友间的兴趣社区;一个自己不玩游戏的人,却异想天开做游戏。真正进入一个行业,需要时间成本,了解新概念、了解用户习惯、了解潜规则。

  大学生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产品”的掌控设计能力、对“人性”的理解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凭着一股热情,大家应该从最熟悉、最经常接触的方面入手,发现过程中很麻烦、很不便利、很难堪的地方,利用互联网、科技的方式来优化这个过程,使大家(用户)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团队的最初最关键的6个月,有超过一半以上(9/16)的团队发生人员变更。回想文章开头的那个数据:创业6个月后失败的团队数(9/16),冥冥中感觉还是有关系的。我们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团队某个成员因为个人发展目标并不在此,6个月或者一学期过后,他们会由于现实的压力(保研、考研、工作、)而选择放弃和离开。由于这些成员承担着项目某一重要部分,而导致项目不得不中止。除非,团队本身的执行力很高,6个月以内已经做出产品。这个很难,详细看第4点。

  最初的时候,我认为大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学习能力,即使是第一次做项目也能创业成功。但事实告诉我,学生缺乏经验是最主要的原因。具体表现有:进度无法保证、时间表无限延后,一个学期(半年)都没做出一个demo(演示产品),从而团队心思散涣,进而团队解散。16个项目中,有7个团队第一次做项目,最后仅有1个团队存活(XL-View)。即使这个存活的团队也不是一帆风顺,期中曾发生一次团队震荡,幸好负责人和我及时地重组团队。

  所以,想参加创业团队或者组建创业团队的同学,看看你这个团队以前是否都有集体项目经验(不是学校那种创新实践项目),而是有否承接过外包、有否做过别的项目转型而来。如果没有,你又很想在这个团队中共事,先别太心高气傲,第一个项目,先练练手吧。

  太多同学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景,但这个愿景也是他们当前的目标。这造成了愿望太美好,现实太骨感,无法实现。他们描述项目最常见的三个词“社交、电商、平台”,没有一个项目天生就该如此,这3个词只是你以后发展的方向。

  任何的愿景都是一步一步叠加而成的。Facebook当初也只是一个Facemash(比比两个人中谁更漂亮),没有社交、没有分享、没有登录。只有2个按钮,A漂亮还是B漂亮。Facebook也是在这个的基础上一次一次的迭代、改善、改版做出来的,Twitter同样也是。这些故事都可以网上搜到。

  缺乏将愿景细化成一个核心功能真正落地的能力。只做一个核心功能,能够使你集中力量把这个功能做到最好,一个100%优秀的功能,无疑比10个10%的功能更加吸引人。

  一个百万PV的网站,用户并不是天生的。微博火的时候,去利用热点新闻吸引眼球、去做微博应用然后想办法上首页,新浪腾讯2家都多少流量了;微信公众账号自动回复功能编写了几百个条;各大论坛、贴吧刷帖,老被删就去摸GM的上线习惯利用时间差发帖多存留点时间……

  “优雅的”学生团队连去开水房贴上温馨提示并附上二维码都不愿意去做。他们守着他们的网站,等待用户的上门。这些脏活、累活,不屑于去做,那些邪门歪道你们更加鄙视(不提倡呵呵),那么你们凭什么而活?

  大学生们一直幻想着这个事情:坐在电脑前,埋头苦干几个月,做出一个惊世骇俗的产品,用户蜂拥而至,投资争先恐后。或者说,不愿意赚钱,也未曾想过要赚钱,认为只要用户多,以后肯定有盈利的方法。问题是,你能活到以后吗?

  你可以不要冠冕堂皇的办公场地,但一定要找到一个能够挤下你团队办公的小地方;你可以鄙视各种作秀的创业比赛和电视节目,但一定要抓紧每一次能够给公司带来收入的机会;你可以不拿工钱,但一定要推出一些服务来赚钱,即使是小钱。

  因为每一分钱,可能帮你解决一个难题。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你连用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你又如何能解决更难更复杂的问题呢?

  两年来,收到无数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邮件,最常见的一封邮件就是只有一行字“我的想法/产品前途十分美好、市场非常宏大,请问可以获得XXX支持吗?”这里要吐槽两点,一是凭什么是“美好”、“宏大”的?数据呢?行业呢?证据呢?另外,往往大学生项目存在深深的臆想中,没有找过客户、没有跑过市场,在学校里在电脑前YY。

  二是,如果你要寻求帮助,请务必将你的想法、产品、计划、目前的阶段给对方说明白。我自认为还算比较热心,这样的邮件都一一回复了。

  观察市面上流行的app,并不需要多厉害多高超的技术,他们抓住的是用户的最不舒服的场景,提供最贴心的功能。同时,技术导向型团队更多是“工程师”思维,为了实现功能而去做功能,缺乏设计和用户体验,用户还没体验到该技术的厉害,就早已关掉应用了。

  另外说一下,技术导向而成功的项目,一般具有2个特征:1是技术做到极致或行业内顶尖;2是面向的用户群不是普通大众,而是第三方开发商。清华的face++团队是这样的例子,他们拥有优秀的人脸识别技术团队,他们把技术做成开放接口供其他第三方调用,这才是技术型创业团队要好好参考的出路。

  补录的学校一般是新开办不久的,办学经验不足,楼房很新,投入的教学设备比较少,教学质量比较差,况且学费还很贵。

  没有强的实训设备投入,培养方向更多注重理论,导致实际就业时理论比不过本科生,而实操、动手能力又比不过技校生,高不成低不就,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但是补录的学校有一本也有二本,不是绝对的不好。有些一本学校还不错但是因为那个专业热没有招够,所以补录。

  补录是一些院校在第一次招生的时候因为填该学校的人少,没有招满,也可能临时增加招生计划,然后进行的第二次录取。补录的时候也需要填志愿。

  补录分数高低关键看补录的数量和考生的填报质量,如补录不满还会进行第二次征集、第三次征集志愿等。

  首先,批次内征集志愿的招生计划少,批次录取中不少高分考生,因未服从专业调剂提档后退档、志愿填报失误直接就没有投档,会被放入征集志愿批。在之后的补录过程中,这类高分考生为保障批次内录取,会优先选择更有把握的学校,即录取线分数较低的院校。

  其次,还有不少上个批次未录取,又未征集志愿成功的考生,进入下一个批次。如高一本分数5分的考生在一本批次未录取,进入二本批次后,运气又差,填报的是比较好的二本大学和专业,再次未能顺利提档录取,进入二本征集志愿。一旦这类考生补录成功,补录的提档分肯定高院校录取线不少。

  同时,这里还得提到一个超短裙效应,如某个大学就缺1-2个招生计划,征集志愿过程中某个考生填报后,按位次优先录取后,他的分数和位次就是大学在该批次的补录提档分,会变得非常高。

  二是第一次录取人数达到了计划名额,但到开学时部分学生未去报到,被自动取消入学资格,从而就有一部分名额空出。

  提前批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是梯度关系,不是平行关系,不会同时检索,只有在第一志愿录不满的情况下,才可能找第二志愿,所以可以把最想去,最能够去的大学放在第一志愿,把比较稳的大学放第二志愿。

  这两者之间,没有多大的影响。正常情况,学校都会在选择该校为第一志愿考生里录取,从高分筛选录取而下,如果未取够,才在第二志愿里取。

  也就是说,这就需要看你所填的第二志愿学校,计划招够了没有。如果你所填的第二志愿学校没有招够,录取你的机会就大了。反之,录取机会就小。

  但是几率真的很小,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的学校差别也很大,一般的学校第一志愿都录不完,更别提第二志愿了,不过第二志愿也是给自己一个小小的保障,说不定学校没有录完,我们就进去了。

  因为提前批包含的特殊类招生很多。主要包含小语种专业院校、香港高校、综合评价录取院校、军校、公安院校、司法院校、空飞院校、航海院校、特殊行业院校、普通高校的基地班、试验班、定单生班、免费师范生、农村免费医学生以及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院校等,如果方向不明很容弄混。

  由于提前批院校招生的类别比较杂,不少专业都是需要参加体检的,有的需要面试、提的需要提供相关申报材料的,所以必须提前招收准备,就像招飞的院校现在的体检已经结束了。

  由于提前批的投档方式是顺序志愿,可以填报两个学校。这就需要考生要选好一类来填报,防止出现由于报考不同类别学校出现体检、政审、面试、上报材料等出现互相撞车的现象。同时由于是顺序志愿第一专业尤为重要。

  对自己的分数或排名所能填报的院校要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千万不要出现提前批的院校历年录取分数低于自己的本科一批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的现象,那你有可能就吃亏了。

  1、提前批次主要是一些特殊院校,或院校的特殊专业招生。一般包括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少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地方院校或专业。

  2、提前批次一方面为考生在参加本、专科录取前增加了一次机会,一方面如果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则不能参加后续批次的录取。因而,很多考生觉得提前批次是个机会,可能增大自己被录取的几率,但又怕是一个误会,会阻断自己想进入后续批次的希望。

  3、考生不要轻易放弃提前批次志愿。在提前批次志愿填报中,一定要保持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间的梯度,尽可能使自己的下一个志愿在上一个志愿未能录取之后能发挥作用。了解具体院校(专业)的录取规则与录取限制。比如,提前批次军事公安院校(专业)录取,如果不去参加体检面试,即使文化课合格,也将失去录取机会。

  大学,分分合合,司空见惯。谁和谁在一起,谁又和谁分开,谁追了谁,谁甩了谁,再也不会引起众人的惊异。

  大学的爱情好像走进一家速食店,本应慢火微培的感情被程序化标准化的加工一下就端上桌了。做得快,吃得也快,散得也快。

  于是我困惑,无论我们本身就是因为耐不住寂寞,还是相互倾心,大学的爱情,到底是在追求相伴一生的爱侣还是因爱之名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排列组合?

  也许是我过于悲观,也许是周遭的朋友幸福的总是那么少,我开始觉得大学的爱情只是一种短暂的冲动和寂寞的填充物。

    学生会是很多大一新生心驰神往的地方,因为听说在那里可以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可是又听到一些人或者看到网络上说大学学生会很黑暗,那到底要不要加入学生会呢?  下面我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谈一谈学生会,看完也许对到底该不该参加学生会心里就有答案了。  首先来说,学生会黑暗吗?  学生会黑暗之处的确是存在的,大致如下三点:  1、竞选学生会主席、部长时人员内定,暗箱操作;  2、学生会官僚化,谄媚上级、请上级吃饭送礼之类的;  3、参加了一些活动,在评选奖学金、评优时有加分,甚至有人利用这多加分;(因为说学生会黑暗的同学认为学生会本来是为同学服务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会都这样的,要看置身其中的人如何管理如何工作了。  学生会仅仅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很多黑暗的东西在学生会就表现出来了。学生会的黑暗跟社会上我认为不能比,学生会要比社会上还是干净得多,参加学生会的人刚开始都是抱着一颗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心态去的,算是一批有志青年,只是很多人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下变黑暗了。  那学生会,值得加入吗?  当然了,黑归黑,对于一个小小的学生会成员来说,也无法改变整个大环境,做好自己,不要因为外界黑暗自己也变得黑暗了。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对待学生会工作,还是可以锻炼自己、结交朋友、拓展人脉等等的;以及组织策划能力的,比如运动会,新同学入学接待,文艺晚会,义捐等等很多活动,都是都是需要自己写策划,出方案,组织执行的。  如果你不想当学霸,而且没有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做,学生会是值得你参加的,因为这至少可以让你的大学四年不空虚寂寞冷、不行尸走肉。以不至于毕业了,还和高中毕业一样,无知、幼稚、人云亦云,与人相处、为人处事都不懂。 因为我们可以发现周围很多没有参加学生会、社团等一些学生组织而且不爱学习的人,基本男生就是游戏四年,女生就是电影电视剧四年,再者这些男女就因为空虚寂寞冷而成双成对了。  如果你是因为听说了学生会的一些黑暗面,想出淤泥而不染,来改变学生会的这种不正之风,那更应该去加入学生会,而且争取做到最高级的位置,这样才可能改变现状。一味的在下面抱怨说学生会黑暗之类的,是没有用的。就像我们经常抱怨国家官员腐/败,如果你不去做官、做高官,你是改变不了的。  如果你加入了学生会,也一定要记住,你只是一个学生干部,干部前面还有学生二字,学习永远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不要荒废了学业,当然我更相信: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优秀的人,是可以同时处理好两件事的。  如果你看了这些不想加入学生会,或者无心做到做高层来改变学生会现状的话,你也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充实的。除了学习之外,大学还有很多民间兴趣组织,还有很多学生创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还可以兼职打工……都可以锻炼能力、丰富课余生活的!  相信说了这些,对于学生会,何去何从,你们心里应该都有数了。总之对于这些东西,要理性分析看待,要有自己的想法与判断。  最后送大家一个微博段子:我们恨贪/官,又拚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拼命往高薪、国企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该文章所属专题:大一新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上海实际成交价要高于网签价吗(上海房产成交价格区间)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